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如何在保證疫情有效防控的同時,積極高效地推進建設工程的管理和成本管控成為工程建設的一項重要課題。在濟南高新區就有一家名為“天星北斗”的企業,推出了工程衛士工程機械智慧管理系統,通過數字化方式管理施工機械,不僅可以極大地減少人員接觸,還可以切實提升項目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數字化管理工程施工已成建設行業新需求
建設工地點多面廣,人員聚集性強,流動性大,是工地疫情防控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項目人員流動受阻,材料也無法正常送達或成本增加,行業的供應鏈處于非正常狀態;二是工程投資成本增加,停工損失、防控費用增加、人力、場地和機械設備租賃費用以及建材價格上漲等都會對項目的成本、投資效益產生負面影響;三是企業經營壓力增大,疫情不僅考驗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也考驗著企業未來長期的精細化管理能力。
要想破解這些難題,“數字化”是關鍵
疫情影響下,不確定性已經成為施工企業不得不面臨的現狀。因此,施工企業必須重新審視粗放式管理帶來的成本風險和管理風險,增強對施工機械進行精細化管理的意識,將管理方式由傳統人工方式轉變為數字化管理方式。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數字化管理,用智能管理工具監管施工過程,讓管理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極大的減少人員接觸。同時,機械使用成本一般占項目成本的10%-25%,通過數字化方式用好機械、管好機械,可以切實提升項目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遠程監管工程機械人員少接觸效率還高
天星北斗精準洞察市場需求,經過一年多的潛心研發,工程衛士工程機械智慧管理系統正式推向市場,并成功申請了多項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據悉,在天星北斗工程衛士工程機械智慧管理系統的遠程監管下,工程機械進場后,管理人員即可在大屏上實時監測機群的動態,了解每臺設備每時每刻的運行狀態,自動采集機械的工作時長、工作狀態等數據,提高統計分析效率,方便結算管理,切實提高了施工企業的數字化管理水平。
以機械工時管理為例,以往的做法是企業要在項目部安排管理專員負責機械的進場、派工、工時統計與臺班登記等事宜。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開始考慮這種既能減少人員接觸,又可以顯著提高數據精準度和管理效率的解決方案。
當前,天星北斗正積極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數字經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通過推進科技創新,持續推動工程建設行業轉型升級,為建設智慧工地貢獻力量。
主辦單位:山東省機械工業協會
通信地址:山東省濟南市解放路134號 郵編:250013
電子郵件:sdjxkx@163.com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技術支持:中國機經網
魯ICP備16051379號